邓小平时代

背景

想写这本书的读后感已经很长、很长时间了。
直到发现这种读完一篇著作后,因为缺少了仪式感,因为没有一个很好的善后,再去做别的任何事情的时候,都觉心塞,味如嚼蜡,不能过去。

茶不思、饭不想。

久久制约我的地方在于很难知道红线在哪。
或者说明明知道,处处都是红线,但还是想摸索一把。

那就随想随记,最后若在微信公众号发布审核,可以通过,那自然是美滋滋的。

书籍介绍

《邓小平时代》(英语:Deng Xiaoping and the Transformation of China),是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傅高义撰写的一本关于邓小平的传记。英文原版于2011年由哈佛大学出版社出版,随后在中国大陆、香港、台湾等地区进行翻译出版。
2012年4月,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发行了首个无删减的中文译本,包括简体和繁体中文版。
2012年6月,天下文化以《邓小平改变中国》之名发行中国台湾中文版。
2013年1月18日,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发行中国大陆版,🈶️删减。
本书内容详实,基础扎实,普遍对此给予好评,但也不乏批评。

– Wikipedia

介绍

邓小平在1977年分管的工作包括军事、科技、教育和外交。
这也是这本书在这几个方面着重比重描述的,很难想象,我们熟知的改革开发的1978年那会,邓小平已经74岁了。

这是写邓小平的个人传记,不过更可以看作一部微缩版的中国现代史。
豆瓣上关于这本书的最高赞评论里有这么一段如是说:

这本书的出版,按习惯,多少可算作奇迹。虽然我没做实验,但根据经验主义,很多章节贴到微博上、BBS上,是会被屏蔽的。有好事者可以帮我做做这个实验,从数字上证明我的猜测。
这个猜测的另一个潜台词和意义,从字面上都可能读不到的东西,如果你看懂了字面里的意义,那么,会有多大的发现。

诚然我不是好事者,只是单纯觉得读完这本书后,结合之前自己的所见、所看与这本书紧密结合,好似打通了任督二脉。
我们的生活为什么是现在这个样子,与我们息息相关的近三四十年到底发生了,这里的记录起码可以窥豹一斑。

书中的涵盖内容,我粗略的想了一下包括 邓公开言论、他的家庭、公共事件、历史节点、国际表现、中国香港、中国台湾、西藏、意识形态、教育、权利、法制、经验、共识、体制、其同事、户籍、其它等等。

教育

其中的大多数内容都不可以谈,但是跟我们个人来说最比较息息相关的话题就是教育了。
我们老生常谈的应试教育挑几个点,会深有感触,当然,以下摘录的几句话仅为书中观点。

  1. 从小学到大学直到官场。教育的目标不是促进社会平等,而是挑选最有才华的人,为其提供最好的教育机会。小学、初中、高中和大学都举行入学考试,考入竞争最激烈的学校的学生能够得到最好的教师和设施。
  2.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句话在之前是不被毛认可的。
  3. 群众不仅需要在学校,而且需要在一生中不断接受宣传,要对他们进行「教育」,使之理解为何要遵守一定的规矩。单靠法规不足以服众。
  4. 从1978年到2007年的30年间,有超过100万的中国学生出国留学。到2007年底,其中大约有四分之一已经学成回国。
  5. 1991年11月发布了〈充分利用文化遗产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文件。後来又下发了〈关於在全国中小学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通知〉。这两份文件的重点都是教育那些没有经历过抗日战争或内战的青少年。
  6. 在这些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努力中,最有效者莫过於重拾抗战时期的反日宣传。
  7. *****,诸如此类的宣传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8. 为了赢得中国年轻人的心,爱国主义教育自90年代开始泛滥。

常识

内容实在浩瀚,其它的一些点,随手摘录总结:

  • 新加坡有75%的人口是华人
  • 纵观中国帝制时代的历史,每当一个朝代衰落时,广袤的边境地区就开始试图摆脱中央的控制
  • 给整个d 抹黑的要予以禁止,只反映某些个人不好的可以放行
  • 冲击言论边界的人,通常都是勇敢的年轻人、党员和老干部,或是有当权的亲朋好友能够为他们提供保护的人
  • 中国的科学工作者必须学习外语,以便能够阅读国外文献
  • 不管什麽人,只要做事就会犯错误。一个人能做到七分正确就很不错了
  • 没有话把嘴巴一闭⋯⋯会议和讲话是为了解决问题的
  • 淮海战役从1948年11月初打到1949年1月,是世界战争史上规模最大的战役之一。国民党的参战军队大约为60万,由精明强干的将军指挥;我党投入的兵力大约为50万,此外我党还动员了一百多万农民为部队运送粮草军需,征用了七十多万头牲口作为运输工具。
  • 在邓时代的鼎盛期,日本在为中国的工业和基础建设提供援助方面所发挥的作用,超过了其他任何一个国家。
  • 1979年时毗邻香港的深圳只是一个有两万居民的小镇,二十年後的深圳市则已经扩展到了周边农村地区,人口接近一千万,而且还在迅速增加
  • 为了减少粮食进口,增加国外技术的引进,在本世纪末使人均收入大幅提高,这项政策(计划生育)是必要的–于1979年宣布。
  • 邓在1984年6月开始使用「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一说
  • 法国总统庞比杜(Georges Pompidou)在1973年9月正式访问北京,并受到良好接待,成为第一个访华的欧洲领导人
  • 1980年代,日本为中国提供的援助和在中国开设的工厂多於其他任何国家”,“自1974年以来,邓会见的日本代表团也多於其他任何国家。
  • 坚信加快发展经济是保持人民拥护的关键,因此他一再表示实行能使经济不断进步的政策的重要性。
  • 写作不能挑战以下四点:(1)社会主义道路;(2)无产阶级专政;(3)共产党的领导;(4)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
  • 领导人要倾听「建设性意见」,以减少犯严重错误的危险;
  • 邓认为:至少就中国而言,分权制是一种十分低效的治国方式,是中国应当避免的。
  • 由上级选拔领导班子,授予他们相当大的独立性,只要他们的工作能使经济快速增长即可。

小结

本来我觉得我会多看几遍这本书,除了更清楚的知道一点历史,也可以更多了解与自己息息相关的那个时代发生的事。
只是大环境的氛围是不能过多的谈政史,这种不想都有一些窒息感的侵袭,直接导致在读欲望无限降低,记录热情也是一降再降。

想到我的上一个公众号,就仅仅因为提到一个人名就被永久封号,应该是要吸取前教(训)的。
可也不知道这个冲动哪来的,竟又在作死的边缘试探。

最后,五星好评推荐。

PS: 第一次公众号发布通过了审核。